19世纪欧洲绘画进入新古典主义时代,画家们在作品中追求力量的美感,歌颂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成了大部分作品的主题。欧洲画家开始追求唯美古朴的面貌,强调庄严肃穆。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清代中后期,国画家们在金石学的影响下也开始向古代作品致敬,在绘画中加入金石味。金石味到底是什么味道,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金石味的主要味道是古朴。古朴既包含了对作品面貌上的要求,也涵盖了对作品质感的表述。这样的转变具有进步意义,赋予了国画作品爽朗拙朴的气韵。
戴熙野水寒塘对金石味的追求是从书坛延伸到画坛的,国画家大多书画双绝,在传统画家看来,书画不分家,再优秀的画家如果不能写一笔好字,那他的作品也会蒙尘。戴熙就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画家,他有过十几年的为官经历,因病辞官后返回江南从事教育工作。戴熙在学画过程中以临摹四王正统风格入门,而后随着学养的加深慢慢转入宋元名家的世界,作品愈发雅致洒脱,甚至在宫廷之内都有他的作品。清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如意馆的画家越来越少,能书擅画的大臣经常要充当宫廷画师的角色。
戴熙野水寒塘局部戴熙画这幅《野水寒塘》花了很多心思,对于山水画来讲做“加法”比做“减法”容易一些,如何在简化构图的同时还能保持美感,这是创作中的一个难题。戴熙挑战这个困难用了一个好办法,在疏密对比上做足了功夫。画面上方全部留白,两行大雁从空中掠过,一阵秋风吹来,树枝散乱舞动,在天空的衬托下,让人感受到了离愁别绪。这样一来,欣赏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