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西汉名臣卫绾说道:醇谨无他,绾无他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意思就是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
听话听音,我们要透过太史公这句话听懂他背后的意思,太史公的意思就是卫绾这个人要说能力,那基本上也就那个样子了。但要说小心谨慎,卫绾绝对是唯唯诺诺的大师。
其实,正常情况下,卫绾这种人是不招人喜欢的!谁会喜欢那种滑不溜秋的人呢?但是,这样的一个卫绾为什么又能官至百官之首——丞相呢?且看下文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卫绾的发迹之路
卫绾本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跟刘邦时期的夏侯婴一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司机。
但是,全国的司机万万千,各个司机各不同。司机的不同,关键在于给谁当司机!夏侯婴给刘邦当司机,凭借高超的车技和忠心护主,最后被封侯了。其实也算是司机中的天花板了。
卫绾的发迹其实和夏侯婴大同小异,只不过他服务的老板是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夏侯婴是司机界的一代前辈,卫绾是司机界的二代高峰而已。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汉文帝为什么对于卫绾这么一个车夫如此器重和信任呢?主要是因为汉文帝是作为一个傀儡皇帝上位的,最开始他身边几乎是无人可用!在领导捉襟见肘的时候,但凡某一个人能死心塌地地跟着领导的节奏走,这个人未来的前途大抵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卫绾在汉文帝身边顺利通过车夫这个岗位的考验之后,很快就被汉文帝提拔为中郎将,从而正式踏上了仕途。
同样是中郎将,卫绾这个中郎将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一些!因为但凡是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知道卫绾是大老板的身边人!
即便是汉景帝这样的接班人,有些时候都必须拉拢自己老爹的身边人。
于是,有一次,太子刘启便组了一个局,目的便在于拉拢父亲的身边人,但凡在汉文帝心目中有点分量的人都在邀请之列。
结果,遍发“英雄帖”的刘启最后却发现,这次组局只有一个人没给他面子,这个人正是他爹的司机卫绾。
这就弄得刘启心里很忐忑了,因为他搞不清,卫绾不来赴宴究竟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汉文帝的意思,所以内心一直无法释怀!
到了汉文帝临死前,在对太子刘启交代后事的时候,汉文帝只是特别提了两个大臣的名字,一个是军事担当周亚夫,另一个便是曾经的司机卫绾。
关于卫绾的交代,汉文帝是这样说的:“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我死后,你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让他给你当专职司机绝对安全可靠。”
汉景帝继位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揣摩清楚他爹的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卫绾。按理说,卫绾当年不给自己面子,现在在自己手下混饭吃,撸掉他也不是说不过去;可是他又是老爹临终反复交代要厚待的人,难道背后还有什么讲究?
左想右想想不明白的汉景帝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好办法——对卫绾进行冷处理,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不提不升。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咱先看看情况再说。
孰料到,不知是卫绾后知后觉还是卫绾揣着个明白装糊涂,反正卫绾面对不冷不热的汉景帝,他压根没有什么反应。该干嘛就干嘛,任劳任怨。
就这样年复一年,卫绾一直没变,但是汉景帝却忍不住要变了!难道自己真的对卫绾想多了?
于是,一次汉景帝去皇家林苑狩猎时,便指名道姓要卫绾作陪,还故意把卫绾叫到自己的车驾之上。
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汉景帝终于可以抛开自己的思想包袱了,于是开门见山地问道:“那一年,我请你来喝酒,你为什么不给面子呢?”
卫绾听罢,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匍匐请罪,而是波澜不惊地回答道:“对不起,那一天,我真的是病了。”
实际上,卫绾这样回答,其实已经出卖了他!因为第一你生病为什么这么巧?第二其他全部赴宴的人中有没有生病的?第三即便你是真的生病了,你如果真的把汉景帝当作你未来的衣食父母,你可不可以为老板克服一下困难?
卫绾确实是病了,但是却是心病,他心里的病是害怕汉文帝对他参与汉景帝的宴会产生猜忌!啥意思?我还在世,你就急着去找我儿子作为新的依靠?
通过这次对话,其实汉景帝也明白了,卫绾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汉文帝还在世的时候,他是不想也不敢去向任何人缴纳投名状的。他心目中的大腿只有汉文帝一人,如果汉文帝这条大腿消失了,另外再找大腿那是另外一回事。
搞清楚这一点后,汉景帝虽然心里有点不痛快,咋滴?你就看得上我爹,而看不上我?但是他内心里还是很欣慰的,至少证明卫绾这个人对他们老刘家还是比较忠心的。
但是,作为一个把帝王之术玩得炉火纯青的人,汉景帝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下车时,景帝突然拔出身佩宝剑,就在卫绾惊魂未定时,说道:“朕这把剑赠送给你,如何?”
同志们,如果遇到领导突然、无缘无故地赏赐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小心!这背后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大坑!
卫绾还算心里有点逼数,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宝剑赠名士,美女配英雄。俗话说,无功不受禄,陛下这么贵重的宝剑,微臣接受不起啊!况且,先皇曾赏赐过臣六把宝剑,臣不敢再贪多了!”
汉景帝又进一步紧逼,问道:“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
卫绾赶紧拍着胸脯地保证:“这是必须滴!先皇所赐的剑自然都原封不动地保存在臣的家里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往下说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剩下的便是辨别真伪了。于是,汉景帝赶紧派人到卫绾家中去查看,结果卫绾家里果然有六把御赐宝剑高挂于卧室的墙上,上面灰垢厚积,一点都没有佩带的痕迹。
经过这一次试探之后,汉景帝算是彻底将当年的心结打开了,确信卫绾是他们老刘家的忠臣了,所以开始重用卫绾起来。
受到新领导重用的卫绾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不仅主动为属下担责,而且不与他人争功。
比如之前平定七国之乱时,卫绾立下了战功,但汉景帝只封了别人为侯,他却榜上无名,卫绾就表现得很豁达,毫无怨言。
经过反复试探之后,汉景帝终于彻底对卫绾放心了。卫绾后来被封为建陵侯,并拜太子太傅,负责培养七岁的太子刘彻。这就是汉景帝对卫绾放心的体现!
后来,在周亚夫被汉景帝逼死之后,丞相之位空缺出来了。这么一大块肥肉,想吃的人多的是。首当其冲的便是窦老太太,她想推荐自己的亲侄儿窦婴当丞相。汉景帝这些年被自己这个老母亲折腾得也很是无奈,但是站在他的角度,他是绝对不想丞相之职落入到窦家人手里的。于是便说:“窦婴这个人还是不太稳重,比较容易情绪化,所以他不适合当丞相!”
最后快刀斩乱麻地把卫绾推上了丞相之位。卫绾在丞相之位上,一直干到了汉武帝登基之后的一年时间。
建元初年,汉武帝以“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为由免去了卫绾的丞相之职。
此后,卫绾再无更大的政治空间了,但也算得以善终,死后谥号为哀侯。
卫绾为什么能崛起?
其实我们从上述的介绍,车夫出身的卫绾顶多算一个服务性的人才,其他方面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但是他为什么最终能逆袭成为一个管理型的大领导呢?这不可思议的反差背后究竟有什么必然的社会逻辑呢?
把这个问题转换过来,那就是,如果在职场之中,我们的自身能力有限,应该怎么去完成职位晋升呢?
通常来讲,在职场之中一个普通人要想完成职位晋升,往往需要三个方面的东西的支撑:第一、继承原生家族的先天性资源,比如古代那些封建王爷或者诸侯,人家子承父业,只要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基本上在长大成人之后,便会稳步上升;第二、源于包括婚姻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的助力,比如封建时代那些外戚以及师生、同窗等关系;第三、依托于自身能力去建功立业,以功换禄,强行破壁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比如那些战场杀敌的将军和普通通过政绩选拔的文官。
那么对照上述三种情况,卫绾显然只和第二种情况挨了一点边。但是,他的那一点关系又有一点尴尬,毕竟他也只是汉文帝的身边的一个车夫,与老刘家不沾亲不带故,关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换句话说,他和皇室之间的关系可替代性非常强。大家想一想,古代的皇帝,他们身边会缺少一个赶车的车夫吗?
但是,卫绾的运气相当不错,他遇到了一个好主子。众所周知,汉文帝是历史上难得的厚道皇帝,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根基过于浅薄,不敢过于折腾;另一方面是由于大汉王朝当时整体上处于黄老之治的大氛围,不太适合过于折腾。
在这种稳定平和的大环境下,卫绾才有足够的机会和他的老板汉文帝去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要是在刘邦打天下的那个动乱时期,像卫绾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车夫,大概率要么被局势淘汰了,要么被老板放弃了。因为你没两把刷子,你还真干不了那个活!你像卫绾这种水平,能保证带着刘邦在彭城大战之后从项羽的穷追不舍之下逃出生天吗?能有勇气和胆气在战乱之中保全刘邦和吕雉的一双儿女吗?
所以说,当一个公司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期,是会明显降低很多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的。
那么在当时岁月一片静好的情况下,汉文帝对于身边的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不是能力,而是忠诚。要能力干什么?反正举国上下都在休养生息,不需要搞什么大动作!只要你能老老实实地按部就班,不给领导添麻烦,能让领导放心,就足够了。
大家看历史,一定要明白一点,老实人的春天往往只在和平时期存在,乱世永远都是要看枭雄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混乱局势下,老实人、平庸之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多机会的。你若太过于平庸,即便你得到什么东西,也根本保不住。
汉文帝刚刚当皇帝那会儿,手下基本上没什么人可用。军功集团把他当傀儡,刘姓王爷把他当对手,巴不得他早点垮台。虽然他第一时间就把舅舅薄昭、幕僚宋昌等人安排到了核心岗位,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帝时期,他是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求才若渴的意愿的,他上位不久,便从地方选拔了贾谊等少年英才到自己身边加以培养,其实就恰巧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自己嫡系部下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那就是苍蝇大腿也是肉呀!身边只要确认过忠诚度没有问题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先顶上去再说。卫绾被汉文帝推上了仕途其实主要原因在这里。
到了汉景帝即将继位的时候,经过汉文帝20来年的“和平演变”,皇室的自身势力算是慢慢壮大了许多,但依然还没有到公然敢跟诸侯王、军功集团掰手腕的程度。时为太子的刘启为了给自己将来执政探路,首先自然是想要把自己父亲培养的势力全部争取过来。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人他对老爷死心塌地,但并不见得对少爷也会死心塌地,于是刘启便广发“英雄帖”,其目的就是在试探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
结果卫绾这个人毕竟是一个车夫出身,在政治上的敏感性和灵活度还是比较欠缺,因为过于执着于老爷汉文帝的心思,而忽略了少爷汉景帝的意愿。就他一个人没有去赴约,搞得汉景帝心里一直有点不踏实。
所以,即便是汉文帝临终前叮嘱过汉景帝,说卫绾这个人你可以放心使用,汉景帝依然把卫绾不冷不热地晾了许多年。
但好在卫绾能力上比较平庸,性格上却是一个真正的老实人,多年来随遇而安的表现,慢慢打消了汉景帝的疑虑。
可作为一个皇帝,汉景帝还是得小心行事,为了防止卫绾扮猪吃老虎,汉景帝便安排了那一场马车上的试探戏码,直到多方试探之后发现卫绾是一个真正靠得住的人,汉景帝内心才算是真正接受了卫绾。
然而,不管汉景帝父子多么对卫绾放心,卫绾的个人能力摆在那里,他并不具备当一个丞相的能力和资格。汉景帝后来为什么要把他推上了丞相之位呢?还是迫于特殊形势的最佳选择。
文景两朝,皇权对抗诸侯王和军功集团的最大助力来源于哪里?其实就是外戚势力,平定“七国之乱”后,算是暂时把诸侯王的势头压下去一大截了;汉景帝逼死军功集团的代表人物周亚夫后,也算是把军功集团给按下去了。这个时候,曾经的皇权助手外戚势力反而对皇权来说是一种威胁了。
这种情况下,周亚夫死后,窦老太太要安排自己的侄儿当丞相,汉景帝能答应吗?他心里在瑟瑟发抖,怎么可能答应呢?你窦老太太今天要求汉景帝死后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明天又纵容姐姐刘嫖在宫中横冲直撞,窦氏家族显赫一时,朝中势力很多都得仰仗窦家的鼻息,这个时候你还想让窦婴成为百官之首,这么弄下去,这天下是姓刘还是姓窦呢?
所以,汉景帝随便找了个理由,说窦婴生性爱得瑟,不太稳重,所以不适合当丞相,明确地拒绝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你PASS掉了窦婴,丞相之位不能空着呀,你得找个能让你放心的人先顶上去呀。
已经多次经受住了考验的卫绾成了汉景帝的首选。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卫绾能保证绝对忠诚地暂时帮自己占据这个位置。因为朝中的其他大臣还真不知道这么多年有没有暗地里投靠外戚阵容或者本身就是军功集团的人。
等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一方面是他暂时拗不过窦老太太的背后操控,另一方面是他本身也不太喜欢一向比较阿弥陀佛的卫绾,所以便把卫绾的丞相之位给免了,让位给了窦婴。
但不管怎么说,卫绾是那段历史之中,比较少有的身居高位而得善终的大臣了,这也算是命运对其老实本分的最大回报了。
综上所述,卫绾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崛起,其实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他呆在了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也就是说,是那个特殊的形势成就了他;第二就是他凭借他安守本分、忠厚老实的秉性降低或者消除了皇帝对他的担心和猜忌,也就是说,是一种纯粹的信任成就了他。
关于卫绾的现实思考
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卫绾一样,出身一般,能力一般,那么究竟要怎么样才能谋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呢?我想,这是大多数人所真正关心的问题。
一个相对平庸的人,往往最难做到的便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一个平庸的人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势必会强行逆天而行,一方面会把自己弄得心力憔悴,一方面会让他人感觉人心不足,时间一久,只能是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向卫绾学习,要明白即使漫山遍野都是娇艳欲滴的花朵,也不一定有一朵必然是属于自己的。如果我们生来只能暂时停留在某个平凡的岗位上,不要急躁、不要不满、不要怨恨,在我们自身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一定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世界虽然这么大,舞台虽然这么广,荣耀虽然这么多,但是仅仅依靠某一个人那单薄的力量其实并不能左右太多的事情,如果我们自己能力有限,而又希望能有那么一点点成就,就一定要学会顺势而为。像卫绾一样,跟对一个正确的人,然后死心塌地地静待花开,这本身就是一种就势。
如果卫绾不是给汉文帝当车夫,如果卫绾不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兢兢业业赢得了汉文帝的信任,他是不太可能有机会进入仕途的。那个时候,要想进入仕途,要么你出身在官宦世家,要么你在沙场杀敌立功,要么你胸有丘壑能治国安邦,普通人根本就拿不到官场的入场券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优的选择,殊不知,有些时候,等待着被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选择。
像卫绾这样,不争不抢、不怨不尤,踏踏实实在自己那个小范围内深耕细作,接受自己的平凡,其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有得陇望蜀的欲望的,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像卫绾一样做了汉文帝的车夫并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会不会有更多的想法?汉文帝后来提拔他为中郎将,换作其他人会不会飘飘然?会不会顺着杆子往上爬?汉景帝登基之后,他作为先帝最为信任的人却长期遭受冷落,换作其他人会不会有怨言?汉景帝在识别他之后,将他提为丞相,他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换作其他人会不会有一种春风得意的感觉?会不会强行搞点动静出来证明自己?显摆自己?
尊重和享受命运给我们安排的每一个角色,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既是一种无奈,但有时候也是一种最好的进取。特别是一些能力、资源有限的朋友,千万不要有过多改变世界的想法。
总的来说,别看卫绾一生没有什么过于傲人的能力和成就,但是他按部就班的一生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其中安守本分、尊重自我就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点,他这个人的心境是相当平和的,没有什么怨气和戾气,能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并不在自己能力之外的欲望上过于纠结和挣扎。
我们常说的“不争”,并不是彻底地安于现状,而是不去争取一些自己掌控不了的东西。恰如卫绾一样,既然自己的能力有限,那就心怀感恩地去学会满足于自己的所有的悲喜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