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心肌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男子严重心衰生命告急,却无合适的救命心,
TUhjnbcbe - 2025/6/22 9:16:00

楚天都市报12月5日讯(记者刘迅通讯员陈思梦刘坤维)所有药物治疗手段都已穷尽,合适的心脏供体又遥遥无期,37岁的武汉男子田先生因严重心衰,生命危在旦夕。在几近绝望时,医院心外科专家为他植入了一颗“人工心脏”,为患者等待心脏供体赢得更多时间。

今日,医院宣布,这是华中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据悉,由于人工心脏植入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技术含量高,此前医院可植入人工心脏。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湖北心血管诊疗水平迈上历史新高度。

男子严重心衰生命告急

“我终于能躺着睡个整觉了。”今日,在医院,37岁的田先生躺在病床上安静吸氧,妻子守在一旁照顾,病床边的仪器显示心功能正常。就在一个月前,因为心力严重,这条年轻的生命岌岌可危。

田先生是武汉人,结婚后和妻子一起做小生意。年起,他身体出现异样,活动后反复出现胸闷、气喘,且下肢浮肿严重。5年来,田先生坚持药物治疗,可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始终无法治愈。

“严重时,他突然就晕倒,每次持续一分钟。”妻子担心说,怕他一个人出意外,每天守在身边。从今年起,田先生病情再次加重,平躺就喘不上气,每晚只能坐着睡觉,几个月不敢洗澡。今年7月,经多方打听,一家人找到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

此时,田先生已经严重心衰,董念国教授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此外,他还患有凶险的肺动脉高压、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间质性肺水肿等。这种情况,只有进行心脏移植。

等待合适供体遥遥无期

“患者情况太特殊,等了2个多月一直没有合适的供体。”董念国教授说,他1米71的个子,体重达公斤,体质指数(BMI)超过33,属严重超重。一般来说,供者体重平均为70公斤,这样的心脏难以负荷他的大体重。此外,他是需求量较大的O型血,又患肺动脉压,心脏供体匹配要求、难度非常高。

在等待供体期间,田先生积极抗心衰治疗,稳定病情。但至9月中旬,他的症状持续恶化,尤其是到半夜,急性心衰频繁发作,呼吸困难,他只能靠坐在床边大喘气,嘴唇乌紫。

9月30日,该科专家团队再次讨论病情,大家一致认为,田先生频发心衰,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再难维持,应尽早心脏移植。

但现实是,合适的供体遥遥无期,等待中随时有生命危险。“多等一天,意味着生命风险更大。”董念国教授说,为了尽快挽救性命,经全院专家伦理讨论、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决定为他植入左心辅助人工心脏,“对田先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人工心脏”得以延续生命

10月8日,田先生送入手术室。“喘不上气的日子太痛苦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都要试试。”手术前,他拉着妻子的手,脸上挂着笑。

整台手术历时6个小时,一颗“人工心脏”成功植入田先生体内,和左心室、主动脉吻合后,开启“工作”模式,并代替左心室的功能,辅助心脏血液循环。

我省此前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从麻醉、手术、护理各环节难度都很大。该院麻醉科副主任武庆平教授说,患者块头大,又不能平卧,整个麻醉过程花费一个多小时,为后续手术提供条件。

“患者体重较大,开胸也不容易。”董念国教授说,在其腹壁建了一个“囊袋”,将血泵安放在内,同时小心缝合吻合口,以免出血,同时还要精确定位入血管精准位置,避免人工血管管道“绕弯”等,都是技术考验。

虽然手术顺利,但由于田先生术前心衰严重,体重过重,术后恢复异常艰难,特别是左右心循环的平衡和肺部的恢复,呼吸机辅助长达2周才得以慢慢好转。目前,他已转入普通病房,身体逐步恢复中。

对于田先生来说,辅助心脏装置的携带和使用更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工作人员的教导下,他现在已开始适应和机器“打交道”。病房护士说,他现在已能坐起来,每天按医嘱进行短暂的室内走动训练。

相关问答:

A、“人工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董念国教授解释,植入体内的“人工心脏”,是一枚圆形纯钛材质的血液泵,并自带“人工血管”,其中一头与左心室对接,将流入泵内的血液,通过离心力推出,再经另一头“人工血管”送至主动脉,完全替代左心室的功能,辅助患者血液循环。同时,一根泵线从腹部延长,连接体外的控制器,给予电力支撑。按每块电池使用4-6小时来算,患者每天需带6块电池。

B、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国每年有大量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仅在医院,每年登记等待‘换心’的就有多人,由于供体紧张,约1/4的患者来不及等到供心。”董念国教授说,人工心脏弥补了“心源”紧缺的空白,对等待心脏供体困难的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办法。

据统计,终末期心衰患者在等待移植过程中死亡率为2.9%/月,而“人工心脏”无疑在等待移植期间可给予过渡支持,同时也可帮助心脏复苏。但是,对排斥移植或耐受不了移植的患者来说,“人工心脏”则是终极治疗手段。统计显示,“人工心脏”植入后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70%。

C、“人工心脏”在国内使用情况如何?

据介绍,此次植入的“人工心脏”,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第3代人工心脏。康复后,患者除游泳外,其他活动都不受限。目前,医院、医院2家临床试验基地共有12名受试者顺利完成植入手术,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据了解,国外早有“人工心脏”,但价格高达上百万元,且没有准入资质。预计到明年,国产“人工心脏”有望获批上市,患者费用可节省一半。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子严重心衰生命告急,却无合适的救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