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及重大事件:
众人一看困住牛的防空洞,原来系上世纪70年代所修。该防空洞长30多米,有进口和出口。由于从来没用过,防空洞渐渐荒废,出口已被淤泥堵住,进口因雨水冲刷、堆积,形成“一层楼高”的深洞,平时长满杂草,不易发现。
连续3天前往现场调查,发现每天都有成百人在不停争执,火药味很浓。据了解,紧靠“粪便池”西侧的“昌宏大酒店”5月23日破土动工,遭到附近李家窑村上百名村民的阻挠,因为“昌宏大酒店”征用的这片土地上原来有个污水坑,李家窑村排出的污水都流到这个坑里,现在酒店一开工,村里的污水无处排放,村民便来阻挡施工。
昨日穆迪(Moody"s)在最近发布的资本市场研究周报中表示,欧洲央行(ECB)将会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将利率维持在1%的水平,而在利率决定后发布会上,官员的对欧元区前景也将维持鸽派态度。近期相关指标显示欧元区物价压力有所减轻,但同时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深,因此不论是该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还是通胀前景预期都将遭到下调。另外,穆迪指出,欧洲央行有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推出新一轮证券市场计划(SMP),同时也不能排除推出新一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的可能;同时,1%的利率水平也可能保持到2013年。
在教育部机关食堂后厨,厨师切下西兰花茎、芹菜叶、香菜根等边角料后,舍不得扔掉,将其放进特制的容器内,腌制成泡菜和小咸菜。“今年以来,我们累计用蔬菜边角料加工腌制泡菜2500余公斤,节约经费2.5万余元。”教育部食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外交部食堂则更为“精打细算”,除了将边角料腌制成泡菜外,厨师还将豆浆、豆腐脑剩余残渣做成豆渣玉米饼;将芹菜叶用水焯后做成包子馅等。(12月19日人民) 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的餐饮经费下降60%,餐厨垃圾普遍下降30%以上,食堂水电气消耗下降4%。数字的背后,是中央八项规定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持续深入推行取得的成效,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中央国家机关开展的持续近一年的“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结出的硕果。 “成由节俭败由奢”,奢侈浪费是败家败国的祸根。 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深刻警示。近据习总书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有的甚至把“节约”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玄耀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浪费水、电、油、纸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些人民“公仆”,在“节约”与浪费大错位的问题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找回失去的节约意识,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开始,持之以恒,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将节约这个“传家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