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小编们在这里祝全天下的伟大母亲们节日快乐,也希望各位母亲们健康快乐。在这期内容中,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围绝经期及老年妇女的心跳健康,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爱自己母亲的健康问题。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1.冠心病发病率上升
在围绝经期间,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前区胸闷不适、心悸、气短,同时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上升。
女性在进入绝经期之前,大量的雌性激素会帮助血管保持强壮、富有弹性和通畅,使血液能够顺利地流通至心脏,这将有助于女性减低患上心脏病的危险。进入更年期后,伴随着雌性激素的缺乏,“三高”、肥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心血管将变得更加脆弱,罹患各类心脏疾病的风险逐年提高。
而同时,女性的血管一般都比较细小。细小的血管就更容易阻塞,并且给手术治疗和防止术后复发增加难度。医生们发现小血管疾病较常见于女性和糖尿病人,常需要反复血运重建治疗。
2.心律失常的出现
处于围绝经期女性的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胸闷,或者反复阵发的心慌,此时必须提防绝经期的特殊状态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出现。
围绝经期查会引起心律失常,出现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卵巢功能减退;
②内分泌功能平衡失衡;
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造成各种心律失常;
④更年期女性的精神心理作用,精神和心理应激状态容易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出现;
⑤内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异常,可促发心血管系统的表现,特别是引发心律失常。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心律失常是绝经前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是非器质性的,通过详尽检查后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的,可将治疗重点放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功的治疗上,原发病的治疗有利于缓解或消除更年期心律失常。如围绝经期心律失常频发或症状较严重,可依据其类型选择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最后小编们建议:短暂的心悸及心前区不适,并不代表一定存在心脏病,切莫因此而惊慌失措;千万不要看到心脏病药物,就购来乱服,医院做检查并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同时也要应该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正确地对待绝经期中的一些变化,如有不适需及时询问专业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