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弱是心血管相关死亡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以及栓塞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房颤病人更容易出现虚弱症状,但目前尚缺乏房颤患者虚弱发病率以及虚弱与房颤抗凝治疗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数据。新近,马长生教授团队通过一项针对老年房颤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探索房颤病人中虚弱发病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虚弱与抗凝治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于CardiovascularInnovationsandApplications:“FrailtyandAnticoagulantTherapyinPatientsAged65YearsorOlderwithAtrialFibrillation”.
该研究发现,在名来自于中国房颤登记研究的老年(65岁及以上)房颤病人中,有名出现虚弱表现,比例达40.2%。虚弱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65-69岁人群中发生率为22.5%,而在大于85岁人群中虚弱发生率可高达84.6%。与非虚弱患者相比,房颤伴虚弱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60.2%vs.45.8%,p=0.)、合并心力衰竭者更多(28.4%vs.10%,p0.)、平均年龄更大(78.16.7vs.73.35.9,p0.),性别、心衰病史及年龄均为房颤患者虚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CHA2DS2-VASc评分项目组成部分,这也可解释为何在虚弱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更高(p0.)。同时该研究也发现虚弱患者中持续性房颤发病率更高(60.7%vs.48.8%,p=0.),同时服用药物更多(3.41.6vs.2.91.6,p0.)。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衰病史是老年房颤患者虚弱发生的最强相关因素,可使虚弱发生风险增加2.4倍(95%CI1.27-3.43,p=0.)。女性(OR2.09,95%CI1.27-3.43,p=0.)以及高龄(年龄每增加1岁,虚弱发生风险增加1.13倍(95%CI1.09-1.17,p0.))也被证实与虚弱发生密切相关。这再次说明在合并心衰、女性以及高龄的房颤患者中更应警惕虚弱发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更易出现活动耐量及认知功能下降,致残率更高,预后更差,这部分病人需积极优化心衰治疗方案,加大心衰管理治疗力度,必要时可考虑行房颤射频治疗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CHA2DS2-VASc评分2分的老年房颤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物使用率在虚弱组及非虚弱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8.2vs.42.2%,P=0.38)。同时与非虚弱组相比,虚弱组中从未被处方过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比例更高(81.3%vs.54.9%,P0.),这成为虚弱患者缺乏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而该人群中处方抗凝药的缺失可能与虚弱患者出血风险高、同时服用药物多等因素相关,但抗凝治疗对于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获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充分理解虚弱对抗凝治疗临床获益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
综上,研究者得出结论,在老年房颤患者中虚弱发生很普遍,特别是在女性、高龄以及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中。同时,虚弱状态严重影响了在高危房颤患者中处方抗凝药物。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