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多角度感知木兰女儿情怀和英雄气概。
2.深入学习木兰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热爱和平的思想。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乐府民歌《木兰诗》,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做了预习。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课文背诵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
一、预习展示,概括情节
1.全体学生齐背诵课文。
2.请大家用简洁的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情节: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02
二、诵读品味,感知形象(一)木兰女儿情怀(木兰是女郎)
木兰替父从*,征战沙场,建立功勋,原来她是个女郎、女子、女孩啊!“木兰是女郎”(幻灯片),那么,她应该和普通女孩有很多相似点吧!我们来从文章里找一找,看看文章中哪个词、或哪句诗能够表现出木兰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
预设: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孝顺、勤劳、热爱劳动、多愁善感。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真实、柔弱、细腻,毫无掩饰的女子。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指导朗读)
感情细腻,做事沉着,懂事孝顺。表达父亲年迈,家中实在没有男丁可以出征的叹息。
3.昨夜见*帖,可汗大点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指导朗读:从焦虑到无比焦虑再到坚定)
替父分忧、孝顺父母、有责任感、果断勇敢、深明大义。对家庭、对父亲充满深深的爱!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感情细腻,恋家、爱家。字面上是写父母对女儿的不舍和牵挂,实际也是写木兰对父母的思念。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互文)(翻译文章中的互文句)
急切、兴奋、欢快、甜蜜!“开、坐、脱、著、理、帖”六个动词,一气呵成,一个爱美的木兰,急于回归女儿身的木兰,跃然纸上。
(二)木兰英雄气概(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位感情细腻、多愁善感、勤劳善良、灵秀爱美、对家充满无限眷恋的邻家女孩(板书:家)在战场上生活了这么久,大家竟然不知道她是个女孩。那么,我们从文章中看一看,还有哪些对木兰的描写,让大家觉得她不像是个女孩子?
预设: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句式,描绘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突出木兰做事认真、严谨、果断。
2.旦辞爷娘去,暮宿*河边。旦辞*河去,暮至黑山头。
“旦”、“暮”表现行*速度之快,“至”暗示战事紧张,到达战场后便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坚强、勇敢的形象立体可见。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
“万里”表现了征战路途遥远,“飞”字写出了木兰像飞一样轻松跨过一座座险峻的关隘山头,说明征战的行程之快,暗示战事紧急,突出木兰英姿飒爽的英雄气概。
“朔气传金柝”写的是声音、是动景,“寒光照铁衣”写的是色彩、是静景,*营生活两个夜间的特写镜头,“传”和“照”,这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战地的艰难,突出了木兰替父从*打仗的辛苦,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十年”写出战事时间的残酷、漫长、艰难,随时都有可能丧生,木兰能够凯旋归来,刻画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丰厚的赏赐表现木兰一定立下赫赫战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木兰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性格特点。
03
三、深入细研,理解主题
(一)期盼和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位身经百战、驰骋疆场、英姿飒爽、战功赫赫,对国充满无限忠诚的大英雄(板书:国),在外征战了很长很长时间,可以描写的精彩瞬间实在是太多太多,仍而文章仅仅用30个字就将十来年的战场生活给概括了,而用大量笔墨描写战前准备和凯旋归来的场景。为什么要略写战争,详写战前准备和凯旋后的情景,特别是家人迎接木兰情景呢?我们来读一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指导朗读)
家人如此激动、兴高采烈地迎接木兰,当然是为了庆祝木兰能够平安归来,更是为了庆祝什么?(时代背景)庆祝连年的战争终于结束,表达了家人,更是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热爱。(板书:和平)
(二)批判封建思想(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面对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女英雄,伙伴们的表现是“惊忙”,很惊讶,伙伴们为什么惊讶?木兰竟然是个女子!!女子竟然可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板书:保卫)只是当时的社会没有给女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只要社会平等、只要机会均等、只要条件允许,男子可以做到的,我们女孩一样可以做得到,因此木兰最后自信的说“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家才有国,国宁家才安!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血脉中,不分时代,不分性别。最后,让我们向这位智勇双全、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致敬!
学生齐颂《致木兰》
《木兰诗》教学设想
有一种成长,叫做永远在路上
一、关于课堂构思
对于《木兰诗》这一名篇,大家都太熟悉了,余映潮老师、王君老师等名家的教学实录随处可见,我也很幸运在南京现场听过王君老师教授的《木兰诗》,越是这样就越纠结!该从哪里切入?该怎么进行教学?该带领孩子们怎样认识一个立体的、客观的木兰形象?这些问题困惑了很久!我备课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反反复复的读文本,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读到要“吐”为止,因为我相信文章所有的精彩、精妙都会藏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当中,甚至是一个标点里!其实抓住这些细节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点,就可以设置文章的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向文本的更深处探寻,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也都会很幸福。本节课,我确定以“木兰是女郎”为落脚点展开教学。
二、关于木兰形象
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毫无疑问,是本节课的重点。木兰虽然作为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但也更有邻家的普通的、平常的女孩的特点,因而我主要通过“木兰是女郎”和“不知木兰是女郎”两个层次入手对木兰的女儿情怀和英雄气概进行全面分析。文章中综合运用互文、对偶、顶针、排比、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人物问答及铺陈等等艺术手法,我就是想和学生一起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入分析来立体的、全面的认识木兰形象。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细致地分析,孩子们很好的感知了木兰细腻善感、勤劳善良、灵秀爱美,对家充满无限眷恋的女儿情怀和驰骋疆场、英姿飒爽、战功赫赫,对国充满无限忠诚的英雄气概,课堂预设的目标也都基本实现。
三、关于文章主题
本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但我想怎样才能读懂这份情怀,作为一首乐府民歌创作的真正主旨又是什么?很惭愧,作为一位已经有19年教学经历的我来说,这文章教了好多遍,今天发现一直读得不深入,不透彻,更不够精准。还好!很幸运!能参加吴校长的工作室,在吴校长的指引下,我们各位学员能够一起学习,抱团成长。在探寻文章主题时,设置了两个小环节:一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